- 富林印迹
- 遗址挖掘
-
文化遗存,记载着人类的文明和进步,见证着城市的兴起和发展,无论是断壁残垣,或是深埋水土,它的存在,永远是这座城市走向未来的精神家园。
广富林,是上海历史文化之根,守护好、研究好、展示好这片孕育城市脉搏和文明基因的故土,是上海彰显文化自信,打响上海品牌的价值所在。
经过十年努力,这块神秘的文化遗址,终于在无数考古专家和设计师及建设者的汗水中,向世人缓缓地开启了他的厚重的大门。让我们怀着对先人的敬仰,轻轻地踏入这片文明摇篮的圣土,去探寻,去呼吸……
目前广富林文化遗址由上海松江大学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运营和维护。
- 广富林遗址核心保护区
- 广富林文化遗址考古研究展示馆
- 骨针广场
- 广富林文化展示馆
- 古陶艺术馆
- 木艺展示馆
- 陈子龙纪念馆
- 知也禅寺
- 三元宫
- 富林印记
-
广富林遗址核心保护区
广富林遗址核心保护区位于骨针广场北,面积约十万平方米。考古勘探和研究确认,这里是遗址的主要埋藏区,地下有着丰富的古代遗存,蕴含着更多的未解之谜。
-
广富林文化遗址考古研究展示馆
广富林文化遗址核心保护区北,有几个半埋地下,酷似破损古陶的建筑,是广富林文化遗址考古研究展示馆,也是广富林最为重要的地标展馆。馆内存列着广富林考古发现的数万件文物中精挑细选的代表性文物珍品。部分展品由上海市博物馆提供。
-
骨针广场
在阙门进入后中轴线的尽头,有一个广富林文化遗址的核心地标——骨针广场,中间竖立着一根象征先人编制衣被渔网的工具——骨针,这是广富林发掘出来较多的代表性遗物。
-
广富林文化展示馆
广富林文化展示馆位于漂浮在富林湖中的第一个大屋顶和边侧的圆形建筑内,整个展览空间均设置在水下。进入展馆,给人以踏入地下和走向远古的暗示,让观众在时光隧道中体验和阅读上海这座城市,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
古陶艺术馆
在广富林文化展示馆,连接富林塔地宫的地下空间内,设计了一座古陶艺术馆,展示的500多件精美古陶,是由上海市收藏家协会所属夏禹古陶珍藏馆所提供。
-
木艺展示馆
紫衣巷西侧的徽式建筑,是木艺展示馆。馆内收藏和陈列着众多精美的徽州古民居工艺木雕,木雕经国务院批准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徽州建筑木雕,以各种人物故事、吉祥图案等传播儒学,代表了江南明清时期木雕的巅峰水平。
-
陈子龙纪念馆
出生于广富林的陈子龙,是明末清初中国著名的文学家。为崇祯十年进士,松江诗派的代表人物。由他整理编辑的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影响深远。清兵攻陷南京,他组织抗清活动,后被抓捕,投水殉国。
-
知也禅寺
知也法师用筹得的善款建了一座寺庙,百姓都称为“知也寺”。今天,广富林还留有知也桥、和尚溇、和尚坟等纪念他的遗迹。重修的知也禅寺,不仅设有知也法师塑像的祖师殿,还供奉着上海寺院唯一的“五方文殊”。代表着广富林深厚的文化气场。
-
三元宫
三元宫是广富林最早出现的祭拜场所,供奉的神圣,是尧、舜、禹古称天官、地官、水官,是道教创立时最早的信仰之一。为的是保佑广富林风调雨顺,丰衣足食,乡民一般称为“三官堂”,历代孩童在父母的管教下爱称尧、舜、禹为三公公。
-
富林印记
在富林门西侧,有个形如印章的塔式建筑,是富林印记展示馆。它的设计造型,代表的是记年印鉴。室内展示的,是自1959年广富林被发现后,考古专家各次发掘研究的记事,国家和上海文物管理部门对广富林文化遗址的命名纪年。
-
一、考古发现,发掘研究
1959年,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在文物普查中获悉,广富林村民在开挖河道时,发现了很多古陶片,经调查,确定为重要古文化遗址。1961年,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在广富林小范围发掘了两座良渚文化时期的墓葬及其他遗址遗物。研究发现,这是上海最早发现良渚文化墓葬的两处遗址之一。1977年,广富林遗址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地点。1984年,上海市政府题名立碑“广富林古文化遗址”,并确定为上海古文化遗址保护地。1999年至2005年,上海博物馆再次对遗址进行调查及发掘,发现了新石器时代、周代、汉代等文化遗存。特别重要的是,发现并确认了长江下游地区,一支新的考古学文化——广富林文化,填补了该地区历史年代的缺环和文化发展的空白。发现之初,为学术谨慎起见,暂时称之为“广富林遗存”。2006年,在环太湖地区考古学术研讨会上,经专家论证正式确定广富林文化的命名。2008年到2015年,经过六万多平方米的发掘研究,广富林文化在上海和全国早期文明研究中的重要性不断突显、专业地位进一步强化。2013年,广富林遗址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二、保护为先,考古为主
由于历史的原因,广富林遗址2007年前,是一个有着700多户人家、9家企业的城中村,西侧相邻的郊野公园也同样是一个有680多户人家和22家企业的集建地。环境脏乱,生态破坏,历史文物和遗存面临绝境。广富林遗址保护,第一步做的是治理环境,拆除违章建筑,搬迁企业和住户。在实施保护和治理前,及时对广富林所有的建筑、树林、河塘、路格和地貌进行拍照、测绘、记录,以便能够在唤醒历史记忆的同时,找回原始生态肌理和人文特征。 广富林的核心价值在于地下珍贵的史前遗存,所以整个保护和建设过程,始终让考古研究成为广富林文化展示的真正主角。所以近10年来,在国家文物局、市文物局大力支持和主导下,先后调集了上海博物馆、复旦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大学,宁波文物考古研究所,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十支专业考古机构队伍,对广富林遗址除核心保护区外的区域进行全面发掘研究,取得了极大的考古成就,从而为我们打造这一上海城市根脉文化地标,从考古发现到从文化研究,从风貌元素到展示内容,提供了重要和关键依据。而整个考古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彰显广富林价值的过程,许多考古成果,或被命名,或成文献,上海电视台播放的广富林纪实专题片“广富林猜想”,在专业界和社会面取得很大反响。广富林考古项目曾多次入围全国考古十大发现初评名单,2016年获得中国考古学会田野考古奖。这不仅是对广富林田野考古研究工作的表彰,更是对广富林保护理念的肯定。